一、备课
1、钻研大纲和教材。要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,掌握教材的体系和结构,弄清讲授哪些基本知识,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的范围、深度和广度。
2、了解学生。深入了解所任课程班级学生的情况,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、学习兴趣、思想状况等,结合大纲、教材,分析教学中的难点、重点,做到心中有数,有的放矢,因材施教。
3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。根据章节内容,在明确每两节课的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,精心设计每两节课,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,包括教具、挂图、模型的使用等。
4、编写课时授课计划(即教案)。其内容包括基本课题、目的要求、重点难点、教具挂图、课堂类型与方法、新课内容、作业布置等。教案必须新写,不得连续使用,在上课前须经教研组长审签,并要求超前一周写好教案。
二、上课
1、教学目的明确。突出重点难点,抓好关键。各种课堂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。
2、内容要正确。讲授内容要科学准确、概念清楚、思想性要强。注意新、旧知识的联系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。
3、方法要得当。要循序渐进,深入浅出,调动学生学习情趣,启发学生积极思维。
4、语言简练,词义明确,速度适宜,音量适中,板书醒目,教具挂图运用适当。
5、教学组织严密。能灵活应用课堂教学几个环节,做到既严肃,又活泼。
6、做到当堂消化,力争当堂巩固。
7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,提高教学效率。每两节课的教学时间要充分发挥,不得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习。
8、按时上、下课,不得迟到。严禁提前下课,尽量避免拖堂现象。
9、每次上完课后应及时填写教学日志。教学日志填写要完整,学生缺勤应分班填写准确,不得漏填误写。教学日志当周内要交到教务科以便进行统计。
三、作业
1、布置作业要符合大纲要求,分量适量,难度适中,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作业完成的时间。
2、批改作业要认真、及时,做到全批全改。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本作业,不错改,不漏改,纠正作业中的错误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,获得教学信息反馈,检查教学效果。
3、对学生作业进行恰当评分,作为平时考核,记入学生成绩。
四、成绩考核与评定
1、考试课在课程结束后,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制两套同等份量的考题及标准答案,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,评定出学生和平时成绩。
2、考查课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及内容,采用不同的考查方法,评定出学生的学生成绩。